8840
埃佛勒斯峰之命名??
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在西方稱作「埃佛勒斯峰(Mt. Everest)」請問其命名由來
世界第一高峰的埃佛勒斯峰
於1852年發現。
自此之後
埃佛勒斯峰就成為有志率先登頂者以生命相搏的挑戰舞台。
當登山隊員們抬頭仰望埃佛勒斯峰時
映入眼簾的是山頂下方稱為「黃帶」、閃爍著黃金光芒的帶狀地區。
這條黃帶究竟是什麼?為何會出現在地球最高峰的峰頂下方呢?解開這些疑問的同時
也向世人揭露了此一人類挑戰舞台更蘊藏著地球偉大久遠的歷史。
這是登山隊的成果與科學發展結合的瞬間。
「黃帶」同時也蘊含了登山隊的悲劇與歡喜
以及諸多以解開真相為職志的科學家們的努力。
埃佛勒斯峰至今仍不斷成長中
地球科學也已解開了埃佛勒斯峰成長的過程與機制。
本次特集讓您在欣賞埃佛勒斯峰所上演的戲碼之餘
一同探索地球生氣蓬勃的活動。
埃佛勒斯峰位於尼泊爾與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邊境上。
中國稱為「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
尼泊爾則稱為「薩嘉瑪莎」(Sagarmatha)。
珠穆朗瑪在藏語的原意為「世界的母神」;薩嘉瑪莎在尼泊爾語中的原意則是「世界的山頂」。
在埃佛勒斯峰山頂的岩石中
曾發現海百合等的化石。
「局長
發現世界第一高峰了!
」1852年的某天
一名印度測量技師奔進英國的印度測量局局長辦公室
急切地報告著。
資料經過整理後
確認這座原本稱為「第15峰」的山峰
實際高度竟達8840公尺。
以測量局局長之名命名安德雷‧華歐(Andrrew Waugh)局長命令其他測量官重新計算資料
結果證實這名測量技師的發現無誤
第15峰的確是世界第一高峰。
當時因不知當地人如何稱呼這座山
為紀念印度測量局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
便以他之名命名為「埃佛勒斯峰」。
18世紀時
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進行調查
並嘗試南北兩極航海探險的詹姆斯‧科克(James Cook
1728〜1779)就是英國人。
在探險時代
英國居於領先的地位
並以探險王國自傲。
然而
在登上北極點〔1909年由美國人皮瑞(Robert Edwin Peary)完成〕與南極點〔1911年由挪威人阿蒙森(Roald Amundsen)完成〕的競賽中
卻都讓其他國家拔得頭籌。
因此
英國輿論一致希望
英國能率先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埃佛勒斯峰。
自192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
英國一共派遣了9支遠征隊來到埃佛勒斯峰。
映入仰望埃佛勒斯峰的隊員們眼中的是
位於山頂正下方、閃爍著耀眼光澤的黃色帶狀地區。
這個從老遠就能輕易辨識的地區
人們稱之為「黃帶」。
黃帶主要由岩石構成
因不易攀登而成為攻頂的障礙。
因此
黃帶就成了英國登山隊必須突破的一大目標。
1953年5月29日
英國人懷抱了30年的願望
終於實現了。
然而這不是英國挑戰埃佛勒斯峰唯一的收穫
其他諸如極地法登山的普及、氧氣瓶的開發、高地醫學的進展等
這項挑戰都扮演了重要的推手。
參考資料
本文摘錄自牛頓225期(2002年5月號)
Mt. Everest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他標高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尼泊爾人稱他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