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8
大腸癌的生理症狀有哪些啊?
金曲獎歌王楊烈北檢驗出罹患大腸癌
因為他連續腹瀉兩個半月
所以想請問達人
能否告知大腸癌的明顯症狀
以便大家早期篩檢
早期預防...
大腸癌一般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患者
在歐美各國的報告
四十歲以上的人
不論男女
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均增加。
在台灣
大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要比外國低
二、三十歲的人得到大腸癌並非少見
所以不能因為年輕就忽略了得到大腸癌之可能性。
文獻上報告指出
年輕人得到大腸癌預後都較差
這和年輕人的癌症常是分化較差
惡性度較高的癌症有關
同時也因為年輕人的癌症常常在診斷時已經為末期有關。
所以行政院衛生署才有大腸直腸癌篩檢計劃
目前此計劃尚在進行中
篩檢的危險群包括有過乳癌或甲狀腺癌病史、家族中直系血親有大腸癌病史、曾患有發炎性大腸症(含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病變)、曾患有多發性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手術後的病人。
大腸癌的臨床表現相當多
而且容易混淆及忽略
隨著大腸癌所在位置不同
臨床上出現症狀也不同。
我們通常以橫結腸的中點來區分為左、右側大腸
左側大腸因為離肛門較近
所以容易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
同時也因為左側大腸較細
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糞便變細、便祕、腹瀉
甚至使腸道阻塞。
右側大腸因管徑較大
很少引起阻塞
較典型的症狀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
但是因為血液與糞便混合
病人往往不易察覺到出血
有時候反而是便祕及腹瀉交替發生
這種大便習慣的改變是唯一的症狀
但是如果等到摸到腫塊或體重減輕時才發現
常常不是早期了。
大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實驗室檢查
如大便潛血檢查及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直腸鏡檢、大腸X光鋇劑檢查與大腸鏡檢
至於癌胚抗原(CEA)對腫瘤的診斷特異性不高
當此值高時已有癌轉移的現象居多
因此目前大都只用於手術前及手術後的一種評估
對於術後癌症復發及轉移的偵側較有價值。
手術治療是大腸癌唯一根治的療法。
診斷後要盡早切除
而其他輔助療法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等。
事實上
大腸癌不管大小、位置、症狀多久
只要不轉移到骨骼或其他重要的維生器官
在病人情況許可之下
皆須切除。
即使有肝、肺或骨骼的轉移
腫瘤本身的切除才能夠避免癌瘤的出血、阻塞、管或穿孔等
對於病人日常生活品質的改善
有莫大的助益。
手術後病人應該要定期追蹤
不但可以早點發現是否有局部再發
也可以知道其他器官的轉移
少數有局部再發或遠端轉移的病人
仍可給予手術治療
有些甚 至能夠治癒。
有些病人則需要加上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治 療。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是治療所有癌症的金科玉律
要早期發現大腸癌比胃癌容易
因為腸管不像胃那麼寬大
如果長腫瘤
比較容易引起阻塞
所以很快就會發現
但這仍要看病人本身有沒有注意。
在台灣
仍然常常可見延誤的病例
譬如直腸癌當做痔瘡
大腸癌當成腸胃炎
而未能找醫師做適當的診斷與治療。
所以在四十歲以上的人
尤其是有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
定期大腸X光或大腸鏡檢是有必要的。
參考資料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808/4296.htm
腸子保健
我們腸中的細菌有一百多種
可分為良性與惡性
數量約有一百兆個棲息於腸內
惡性菌能氧化脂肪
產生過氧化脂質等腐敗物
且能分解蛋白質產生胺類糞臭質、致癌物質「亞硝氨」等
若便秘已成習慣性
時常滯留體內
這便是宿便停留在腸內的狀態
可能引發下列各種疾病:(1)營養障礙 (2)肝病、過敏 (3)高血壓、動脈硬化 (4)腎臟病、精力衰退 (5)糖尿病 (6)癌症﹝亞硝氨﹞(7)皮膚病﹝皮膚粗糙、腫皰、黑斑、濕疹﹞
清除宿便的小秘方http://www.248.net.tw/cgi-bin/63732/index.cgi?lg=
大腸癌前兆,大腸癌症狀,大腸癌末期,大腸癌飲食,大腸癌第三期,大腸癌徵兆,大腸癌治療,大腸癌化療,大腸癌第四期,大腸癌檢查大腸癌,金曲獎歌王,症狀,行政院衛生署,楊烈北,大腸,大腸直腸癌,潰瘍性大腸炎,年輕人,大便潛血檢查
初期|嘔吐|癌症中心|抗癌|肌瘤|肝功能|末期|肝炎|口腔|防癌|中醫|抗癌藥|遺傳|掉髮|乳癌|新藥|大腸癌|放射線|厭食|腫瘤|淋巴癌|化療|健保|副作用|乳突病毒|開刀|電燒|住院|噁心|
8808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2706870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