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851

長城的故事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

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

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

西起嘉峪關

東至虎山長城。

2009年4月時

中國國家測繪局及國家文物局報告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顯示

長城全長8851.8千米

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6259.6千米

壕塹長度為359.7千米

天然險的長度為2232.5千米

牆體平均高6至7米

寬4至5米。

歷代長城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

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其中尤以秦、漢、明三代的規模最大。

《延慶州志》說:「古長城

在州南二十餘里

即燕塞

燕昭王用秦開謀

置上谷塞

自上谷以北至遼西。

秦始皇因其舊址而大築之

至今岔道以北迤邐而至永寧一帶遺址猶存。

」初唐時

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

未修長城;五代後唐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蒙元統治者是蒙古人

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

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與蒙元類似

滿清也未修長城。

現代修長城

除了是對古蹟的維修和保護外

也部分程度上是為了發展旅遊

但在軍事上已經失去意義了。

春秋戰國長城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修築

但是由於諸侯林立

屬境較小

一般小國長城都只有幾百里

一些大的諸侯國家的長城也不過三四千里。

萬里長城之名

自秦始皇纔開始

因此

人們提到萬里長城的時候

往往把它同秦始皇的名字聯繫起來

這確屬事實。

據司馬遷《史記·蒙恬傳》上記載:「秦已並天下

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

北逐戎狄

收河南

築長城。

因地形

用除制塞

起臨濼

至遼東

延袤萬餘里。

」 關於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修築長城的情況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和當時其他的文獻中均有不少記述。

如《淮南子·人間訓》中也記敘:「秦發卒五十萬

使蒙公楊翁子將

築修城

西屬流沙

北擊遼水 ……秦之時…… 丁壯丈夫

西至臨濼、鍬道……北至飛狐、陽原

道路死者以溝量。

」記載說它北面、東面沿趙、燕的舊長城

西起高闕

東到造陽

再東行

抵達遼東。

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的紛爭局面宣告結束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開始了。

為了適應統一國家的需要

秦始皇採取了一繫列措施

諸如設郡縣、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以及統一度量衡和其他各種統一的制度以促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

這些措施是鞏固中央集權封建制國家所必需的。

修築萬里長城即根據鞏固中央集權封建制統一國家的需要所採取的一種政治軍事措施。

秦始皇並滅六國

統一了天下

原來燕、趙等國的北部地區生產比較落後

為了發展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

鞏固其統治

在北部地區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九原、雲中、雁門、代郡、上谷、淦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十二郡

用以進行管轄

主要是進行墾殖發展農牧業經濟。

同時也是為了防 禦匈奴、東胡奴隸主貴族騷擾中原的一項措施。

在秦始皇並六國以後的十五年中

由於採取了修築長城來防禦和墾殖北方土地等措施

是收到了效果的。

「當此之時

匈奴單於不勝秦

北徙。

」十餘年不敢南下而牧馬。

可見築長城在當時歷史條件下

是出於防禦而採取的一種較好形式

但秦始皇修阿房宮、始皇陵、其他宮室苑囿

佔用過多勞動力

生產受影響

人民生活痛苦。

後來暴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於是有人記述「杞梁妻」

民間流傳「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表現大量農民脫離生產、修築長城的淒苦。

 秦代長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

佔據河套

並修築長城。

「秦已並天下

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

收河南。

築長城

因地形

用制險塞

起臨洮

至遼東

延袤萬餘里

於是渡河

據陽山

逶蛇而北。

暴師於外十餘年。

」(《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魏、燕長城連接起來

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

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

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

循洮河北至臨洮縣

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

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

抵黃河南岸。

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

向東至大青山北麓

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

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

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

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

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

德並諸侯

初一泰平。

墮壞城郭

決通川防

夷去險阻。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

保障中原生產和生活的安定

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

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

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孟姜女的故事便來源於此。

現在臨洮附近

陰山、大青山一線

都有秦長城遺蹟殘存。

 前漢長城西漢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

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

從漢文帝在位時到漢宣帝在位時止

先後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朝鮮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

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隨著吉林省通化縣境內新近發現11處秦漢長城遺址

秦漢長城的東北界限進一步北擴。

 北朝及隋長城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

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

公元555年

北齊文宣帝「發夫一百八十萬築長城」

「東至於海」[2]。

北周在大象元年(579年)「發山東諸州民修長城」[3]

東魏時修長城修到古北口[4]。

隋高祖在位時

為防範突厥[5]

多次於冬季徵發丁壯修築長城。

隋世祖在位時

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徵發勞力修築

此時防禦的對象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

《隋書·煬帝紀》載大業三年(607年)七月:「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

西距榆林

東至紫河

二旬而罷

綿亙千里。

」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

將東起紫河

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和增建。

金長城金朝為防禦蒙古高原諸游牧部落

開始大築長城。

金朝所修長城

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長城主條目:明長城

8851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98373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所有手機介紹 的頭像
    所有手機介紹

    nokia 所有手機介紹 8801,8801塑身衣,8801 pub,cc-8801,es-8801,avday-8801,上豪瓦斯爐 gs-8801,丹龍8801,8801奈米竹碳連身腰夾式塑身衣,天母8801

    所有手機介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